第一黄金网6月7日讯
在我国,中国人民银行从2014年起就成立了专门的研究团队,并于2015年初进一步充实力量,对数字货币发行和业务运行框架、数字货币的关键技术、数字货币发行流通环境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已取得阶段性成果。
中国央行数字货币
在2017年1月份召开的数字货币研讨会上,我国央行进一步明确了央行发行数字货币的战略目标并表示,将做好关键技术攻关,研究数字货币的多场景应用,争取早日推出央行发行的数字货币。
为何数字货币成了各国央行的宠儿?
在警惕比特币投机风险的同时,各国央行也看到了新技术给现有货币体系带来的挑战。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以及移动互联网、可信可控云计算、终端安全存储、区块链等技术的演进,全球范围内支付方式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我国央行认为,数字货币的发展正在对中央银行的货币发行和货币政策带来新的机遇和挑战。
更低的成本和更强的控制力使得各国央行难以抵抗数字货币的魅力。发行数字货币可以降低传统纸币发行、流通的高昂成本。我们日常使用的纸币不仅有着高昂的印制成本——包括特殊原材料和防伪技术,还在发行、收兑、清点、保管、回收、销毁等环节需要占用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因此,世界各国都试图降低现钞在货币总量中的占比,减少现钞发行和流通。
还有一个重要原因是,纸币的转移无法像数字货币一样有迹可循,在反洗钱、反恐、反偷税漏税、反商业贿赂等方面存在隐患。因此,在我国央行看来,随着信息科技的发展和清算工具的创新,加强现钞使用的监管,减少现钞的流通,大力推进记账清算和货币数字化,已经成为世界各国货币发展的必然选择。
安全问题引关注
数字货币看似离我们正越来越近,尤其是支付宝、微信支付的蓬勃发展,容易让人产生这样的错觉:明天或许我们就不用带着钱包出门,数字货币将颠覆现有的货币体系,一瞬间我们就能迈进数字货币时代。
然而从现实因素考量,数字货币可能并没有想象中那么近。有人预计,从问世到成熟,数字货币可能还需要至少5至10年的时间。这些时间要花在哪里?
数字货币首先要解决的是技术障碍。在比特币身上应用的区块链技术是目前最为广泛认知、也被认为是最有前景的数字货币技术。
简单地说,区块链技术就是一本数字化大账本,其中记录了所有人的交易信息,但这一系统同时必须保持公正透明,不能够被人为篡改。但就目前来看,区块链技术应用需要占用大量资源——不管是计算资源还是存储资源,难以应对一国数字货币庞大的交易规模。
虽然与比特币技术原理相似,但我国央行要推出的数字货币却与比特币完全不同,设计起来要更加复杂。除了区块链技术,我国央行数字货币研究团队还深入研究了数字货币涉及的其他相关技术,比如移动支付、可信可控云计算、密码算法、安全芯片,等等。
然而,数字货币潜在的问题也让专家们忧心忡忡。最重要的问题是金融安全。作为一种数字化的货币,一旦产生漏洞和风险,对于一国的货币体系来说很可能是毁灭性的,如何做好风险控制和隔离是最重要的议题。
中国央行数字货币制度引关注!
以比特币为代表的数字资产,无法有效履行货币的交易媒介、计价单位和价值储藏三项基本职能,自身尚未具备成为真正货币的条件,更别说取代有国家信用背书、具有最高价值信任的法币。
针对比特币存在的这个问题,近日,中国人民银行科技司副司长、中国人民银行数字货币研究所所长姚前在参加上海新金融研究院(SFI)课题评审会“数字货币的理论基础与中国创新”时提出,把比特币定义为“准”数字货币更为准确。
同时,姚前还着重指出,ICO(Initial Coin Offering,初始数字货币发行)现象无法回避。因此从制度建设出发,我们应该尽快在法律上给予ICO一个说法,一个完整的监管框架,对于促进整个区块链行业健康发展非常重要。
姚前强调,一定要对ICO做好监管,可以对它审慎性宽容,但也绝不能任由其大行其道。对ICO的监管可以实施“监管沙盒”方式。
最后他指出,区块链和传统分布式架构确实有本质的不同。因此,我们可以提 “两个松绑”:一是将数字货币和比特币进行松绑;二是将数字货币和区块链进行松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