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在热议美联储央行“缩表”的同时,市场对于中国央行“缩表“关注度也有所上升。对于今年2-3月中国央行的“缩表”,我们认为有季节性波动、外汇占款下降、货币政策紧缩等多方面的因素。
中美央行资产负债表结构差异较大
中国央行“缩表”和美联储“缩表”最大的不同在于:对于美联储而言,“缩表”是其紧缩货币的手段之一,而中国央行“缩表”与货币紧缩并不对等,“缩表”是诸多因素作用的结果。
事实上,中国央行并无“缩表”压力,表现在:
第一,总量上看,金融危机以来,美联储资产总量从2007年的8938亿元扩张至2016年底的4.45万亿美元,扩张了近4倍;而同期,中国央行资产总量仅扩张约1.6倍(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美联储;截至2017年4月)。
第二,从结构上看,金融危机之后,美联储资产主要由国债、MBS等构成,也是“缩表”的主要对象;而我国央行资产占比中最大的仍然是外汇(虽然近年来有所下降),债权占比仅30%,其中国债占比仅4.4%(数据来源:中国人民银行,美联储;截至2017年4月)。中国央行并没有美联储那么庞大的国债和MBS需要处理,自然也就没有那么迫切的“缩表”压力。
而考虑到广义货币增长的要求以及降准可能性较低的现实,我们预计中国央行近期不大可能趋势性“缩表”,甚至反而有“扩表”的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