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报道,多家银行人士称,近期同业市场利率上升较快, 而且为了迎接央行二季度的MPA(宏观审慎评估)大考,银行内部已经进行了存贷款的重定价。
今天,一年期Shibor报价4.3137%,上海银行间市场的一年期贷款基础利率(LPR)4.30%。一年期Shibor继续高于一年期贷款基础利率(LPR),这暗示着,接下来央行或商业银行也许就要动真格了!
一、金融市场利率首超实体经济利率
自2013年贷款基础利率(LPR)机制正式运行以来,时隔43月后,1年期上海同业间拆借利率(Shibor)首超1年期贷款基础利率(LPR)!
周一,Shibor一年期品种利率报4.3024%,首次高于4.30%的LPR,且距央行一年期贷款利率4.35%仅一步之遥。而今日,据最新数据,一年期Shibor继续高于一年期贷款基础利率(LPR)。
简单地说,Shibor利率是银行间同业市场各银行之间资金拆借的参考利率。 贷款基准利率(LPR)是贷款市场上银行针对最优质客户执行的贷款利率。从本质上来说,LPR是一种由商业银行自主决定的市场利率,但从历史数据看,LPR的变化基本上受央行货币政策主导。
尽管由于央行货币政策处于较宽松的周期,LPR一直处在下跌通道,但始终都是高于1年期Shibor的。
这是因为,Shibor是目前利率走廊体系中的市场基准利率,是反映市场流动性的最基本指标,也是最市场化的资金价格。既然是市场基准利率,考虑到银行从事的是资金的“低买高卖”,因而符合商业逻辑的应该是市场贷款利率(LPR)高于市场基准利率(Shibor),也就是理解为一件商品的成本价(Shibor)应低于售价(LPR)。
但如今同期限Shibor和LPR出现倒挂,结合目前央行货币政策及1年来1年期Shibor走势,若不上调贷款基础利率,那么其和1年期Shibor间的利差很可能会越变越大!贷款基准利率会上调,那么根据贷款基准利率增减而来的房贷利率也势必会跟随上调!
至于利率会提高何种地步,还需看美联储加息,而这势必影响我国利率水平。
有媒体指出,2017年美联储预计加息8次,利率目标是3%到3.5%。专家指出,从历史上看,双方保持在3%左右的利差水平较为合适。保守估计,当美联储利率为3%时,我国利率在6%附近较为合适。
二、金融去杠杆效果初显,利差还将扩大
上海银行间同业资金成本之所以持续上涨,可能与近期的金融去杠杆加强,以及市场流动性紧张有关。
证券时报评论表示,Shibor利率与国库定存利率的上浮是监管推动金融去杠杆、规范同业业务发展的政策影响体现。它与近期出现的银行赎回委外、抛售部分资产等现象共同反映出当下不少银行已开始调整业务结构,放缓影子银行业务,将主业重新回归表内的存贷款基础业务。
“市场利率持续上升,是在货币政策转向和监管趋严的背景之下,对前期被杠杆压得过低的利率的修正。”联讯证券董事总经理、首席宏观研究员李奇霖此前对中国经营报如此表示。
路透社引述上海一银行交易员的观点称,银行间同业资金成本可能还会持续走高,“银行之前的期限错配还未完全清理结束,短期内还在降杠杆。”
招商证券固收研究徐寒飞也认为,预计Shibor与LPR之间的利差会进一步扩大。
三、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中标利率上浮
此前,5月9日,央行刚刚向市场中投放了800亿元的“中央国库现金管理商业银行定期存款”,为期3个月,中标利率是4.5%,较上次利率上浮30个基点。而在上次类似投放中,也就是3月16日的600亿资金(也是3个月),中标利率为4.2%。3月16日的那次中标利率,比“上上次”的高了125个基点。
为了资金的安全,同时也为了避免利益输送的嫌疑,以前中国的财政资金一般存入央行。但现金存入央行,表面看央行实现了扩表,但事实上降低了市场里的资金,等于减少了基础货币,带来紧缩的效应。此外,央行能给的利率也比较低,计划经济年代甚至不给利息,这样财政资金在通胀背景下,就会缩水。
于是中国央行就学习美国,通过招标方式,把钱做成3个月、6个月之类的“定期存款包”,在银行间公开招标,谁出的利率高就给谁。当然,商业银行需要给央行提供抵押品,一般是优质的债券。这样,财政部的钱,就通过央行这个第三方,通过公开招标的方式,以较高的价格借给了银行。
这样做的好处有三:
第一,避免了财政存款放在央行,由于利率低而购买力缩水;
第二,避免了企业缴税之后产生的货币紧缩效应;
第三,由央行操作,财政部监管,可以实现公开、公正、公平。
所以,央行和财政部投放的这800亿资金,类似中期借贷便利(MLF),但利率比MLF高,等于增加了市场资金供应量。
但央行同时暂停了逆回购,某种程度上抵消了上述放水。于是,市场的唯一收获是:利率上升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