港证监一纸“股权高度集中”警示,击碎了升能集团(02459)的“入通梦”。
,升能集团于9月2日发布公告,香港证监会最近曾就该公司的股权分布进行查讯。查讯结果显示,公司于2024年8月19日,有25名股东合计持有2.79亿股公司股份,相当于该公司的已发行股本的27.65%。于8月19日,合计有4930.95万股公司股份(占已发行股本4.88%)没有结存于中央结算及交收系统(“CCASS”),亦没有在公司的香港股东名册中登记。有关股权连同由公司一名控股股东持有的5.825亿股(占已发行股本57.67%),相当于公司发行股本的90.20%。因此,公司只有9894.16万股(占已发行股本9.80%)由其他股东持有。
升能集团发出股权高度集中警示后,股价于9月3日如水银泻地般下跌,盘中跌幅一度超过99%,总市值不足2亿港元。港交所通告,升能集团的股份于9月3日下午2时50分起短暂停止买卖。
值得玩味的是,升能集团于今年8月先后获纳入恒生综合指数成分股,以及MSCI香港小型股指数。受上述利好影响,升能集团股价在8月30日一度达到创历史新高的23.1港元,总市值超过233亿港元,较4月低点1.97港元,最大涨幅超过10.7倍。
随着升能集团纳入重要股指,市场预期其有望在9月获纳入港股通标的。遗憾的是,港证监一纸预警令升能集团的入通成为南柯一梦,投资者的财富亦随之化为乌影。作为“看客”,除了感慨股市的残酷,更重要的是通过突发事件总结经验,避免踏入同一片“雷区”。
值得警惕的筹码搬运游戏
APP曾多次撰文提示相关风险,即要警惕某些小市值公司通过“技术手段”入通。
对于一只小市值新股而言,争取尽快纳入港股通有诸多好处。首先,目前港股市场,最大的增量资金来源于港股通。如果公司能够尽快纳入港股通,甚至赶在解禁期前纳入,可以给解禁创造良好契机和资金承接,大大释放上市前几轮投资人的心理压力。
其次,刚上市的新股,通常的关注度较高,如果说进行“市值管理”,这个阶段“向上”管理所需要动用的资源最少、成本最低,效果还最好。市值向上管理,上市公司掌舵人对前期陪跑多年的VC/PE和参与国际配售的基石投资者也可以有相对好的交代。
另外,随着股价上涨,市值向上的预期加强,挣钱效应良好,公司口碑好,会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正向反馈给公司的经营管理,形成良性循环,往往公司最后得到自我实现,真的就成了“优等生”。
无论从何种角度,上市公司有着较强向上市值管理的意愿,投资者也乐得从中“赚快钱”,但需要注意,这一切需要建立在风险可控的基础上。
据APP了解,部分新股会通过丐版发行、货源归边等方式来辅助市值管理,目的是让筹码尽可能集中,以减小管理难度降低管理成本。我们在升能集团身上亦可发现较重的“货源归边”痕迹。
根据公开资料,截至2023年底,升能集团最大股东侯皓泷(通过其家族信托OtautahiTrust)持股比例为72.28%。根据IPO披露的信息,除侯皓泷之外,其它较大股东包括光大金控,持股3.731%;征楠企业持股3.348%;Hexago持股0.378%;骄阳资产管理持股0.302%。其他为公众持股,比例为17.24%。
按照港交所最新的要求,一家上市公司的公众持股比例应不低于25%,才不属于筹码高度集中的情况。因此升能集团早前17.24%的公众持股比例,可以被划入“高控”行列。
进入2024年以来,侯皓泷总共增持900万股,并减持1.565亿股,净减持1.475亿股。目前侯皓泷持股约5.83亿股,占比57.67%。结合港证监最新查讯结果,公司公众持股比例进一步下降,不能排除侯皓泷减持的股份被分散到其一致行动人的仓位中。
从交易的角度,“货源归边”最大的风险之一,是往往很小的抛售量就可能引发股价“地震”。今年4月9日,升能集团股价曾单日下跌49.88%,而当日成交量仅为96.6万股,换手率0.1%,成交金额仅有274.2万港元。
好在,在港股市场上,一般大股东的重大出货行为之前,都会将所持有的股份存入券商账户,称为“存仓”;或将其它地方存放的股票转移到即将用来出货的券商,称为“转仓”。所以,投资者可以合理推断,如果一只股票的转仓存仓行为频繁,则有可能是大股东出货的前兆。投资者可以“捕捉”大股东的转仓动作,从而提前做好防范措施。
APP注意到,升能集团转仓存仓行为有两个高峰期,第一是去年的10月和11月,第二就是今年6月以来。
今年6月以来,升能集团转仓存仓行为频繁,自6月25日开始,转仓存仓的总金额高达53.83亿港元,占公司总市值的29.28%。其中最大的一笔发生在8月2日,从华盛资本证券转出,转入至东吴证券。而再此前的一笔6月27日的转仓也是从华盛资本证券转出,转入至老虎环球。
今年6月开始的第二个搬仓高峰期,毫无疑问与今年6月底公司市值开始符合“入通”条件的时间节点相吻合。可以合理推断,如果港证监未对升能集团发出“高控”警示,公司可能在9月正式获纳入港股通名单,其公司大股东有可能出货,届时在增量资金的“护航”下,股价跌幅或许不会如此惨烈。
中期净亏损同比扩大240.2%
退一步讲,即便不谈“技术面”和“资金面”,升能集团的“基本面”也很难支撑超200亿港元市值。
据APP了解,升能集团作为超高功率石墨电极的全球制造商,在意大利及中国设有生产设施,公司客户基础遍布全球超过25个国家的全球大型电弧炉钢制造商,公司于汽车、基建、建筑、电器、机器、设备及运输行业销售其产品。
据悉,石墨电极是一种耐高温的石墨导电材料,该材料主要由油系或煤系针状焦及煤焦油沥青两种原材料制成。石墨电极可传导电流及发电,从而熔化高炉中的废铁或其他原材料以生产钢铁及其他金属产品,主要用于制造钢铁。此外,石墨电极还是一种电阻率低并耐受电弧炉内热梯度的材料。
近年来,业务全球布局的升能集团业绩表现欠稳。2023年,公司实现营收0.72亿美元,同比下降37.42%;实现归母净利润为亏损0.15亿美元,同比下降663.8%。2024年上半年,升能集团实现营收0.32亿美元,同比下降26.52%;毛损率达到25.3%;实现归母净利润亏损0.14亿美元,同比下降240.1%。
升能集团在2024年中期业绩公告中指出,上半年对石墨电极的需求持续处于低迷水平,反映出全球经济不确定性持续影响钢铁行业生产,商业环境面临持久挑战。在钢材产量谨慎的背景下,受客户存货调整的影响,北美及欧洲等公司主要市场需求减少。上半年,公司产品维持销量轻微增加。然而,在市价受压且大部分地区的定价动态持续存在挑战的情况下,公司上半年的石墨电极平均售价同比减少约27.1%。
展望2024下半年,升能集团预见市场环境仍然充满挑战,下游炼钢需求疲弱。全球炼钢产能预计于2024年至2025年增加,电弧炉项目激增将增加对石墨电极的需求。
由此,可将逾200亿市值的升能集团,视为没有基本面支撑的“空中楼阁”。直至香港证监会发出股权高度集中风险警示,市场才如梦初醒。可是,当抢跑的发令枪响起,开弓岂有回头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