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黄金网12月7日讯 随着全球经济持续、同步复苏,各国央行在2018年更加愿意、并且也更有能力启动或继续货币正常化进程。但正所谓“家家有本难念的经”,2018年虽然各国央行面临的困境大不相同,但其政策失误风险却可能“一个比一个猛”。
税改法案“靴子落地”或加快美联储加息步伐
美联储在全球央行中货币政策正常化进程是最为领先的,该行不仅退出了资产购买计划,还在2015-2017年三年间加息四次(如果算上本月的大概率加息则为五次),同时也制定了逐步削减资产负债表的计划。而随着特朗普税改法案在国会获得通过,市场或将修正对美联储的加息预期。分析指出,税改法案的通过可能加快美联储的加息步伐。在税改疑云未消时,仅有高盛一家投行做出了“美联储2018年将加息4次”的激进预期,但在税改获得通过后,德银也加入了这一阵营,摩根资产管理的全球固定收益、大宗商品和货币负责人米歇尔(Bob Michele)更预计,美联储可能加息超过4次。
数据显示,美国在推行减税政策后,受经济加速增长支撑,通胀水平将趋于抬升。在私人消费和投资加速增长支持下,其CPI和PPI水平走强。比如,1986年,实施减税政策后,美国CPI均值从1.5%显著抬升至3.5%以上,PPI均值也从0%以下大幅上涨至4%左右;2003年,美国CPI和PPI也在减税政策实施后抬升;即使经历过金融危机,2009年美国实施减税政策后通胀也得到支撑。
而在通胀水平上升后,美联储加快加息节奏也成为定律。1986年,减税政策实施后,由于美国通胀水平显著抬升,美联储随之开启加息周期,并连续加息16次、总加息幅度达331.25基点;2003年,减税政策实施后,随着通胀水平持续上涨,美联储也由降息转为加息,并最终加息17次、总加息幅度达425基点;不过,由于2009年美国深陷金融危机负面影响,美联储不仅没有加息,还维持相当激进的QE。
而对于美联储而言,其在加息周期中面临的一个复杂的问题是美债收益率曲线的持续平坦化,因这将令未来风险出现时美联储的反应空间大大受限;而且若收益率曲线平坦化进一步加剧将出现倒挂现象,则有可能令经济增速放缓,这或将意味着经济衰退即将来临。
英欧日三大央行也“不好过”
韩国央行已经打响亚洲加息的“首枪”,在越来越多央行收紧货币政策之际,日本央行在退出刺激政策上也将面临越来越大的压力。日本央行正在悄悄放缓资产购买步伐:在截至2016年12月的一年内,日本央行负债规模增加93.4万亿日元,而截至2017年11月的一年内,日本央行仅增持50.8万亿日元资产。彭博分析认为,除了更仔细地考虑调整资产购买计划,日本央行明年开始可能会逐步上调10年期国债收益率目标(目前为0%),但这很大程度上将取决于日本国内的政治形势是否允许日本央行实施结构性改革。
欧央行已经宣布从明年1月份起,缩减每月购债规模至300亿欧元,持续至明年9月,这一大幅削减购债规模的计划被认为是欧央行退出负利率政策的“前奏”,但从欧央行近期公布的会议纪要来看,欧央行内部对此仍持有不同的意见。若2018年通胀较预期快速抬升,欧央行将在加速退出QE及改变前瞻性指引上面临棘手的问题,对此瑞银建议投资者在明年下半年欧央行资产净购买结束之后再重新评估该行的政策预期。
相对于欧央行,英国央行的政策困境“有过之而无不及”。今年英国央行启动了10年以来的首次加息,但结果却不尽如人意,英镑汇率“一泻千里”。随着经济增长预期向下修正,通胀率高于目标,2018年若英国央行再次加息可能会加剧经济衰退;但若推迟加息,通胀预期可能会恶化;而脱欧谈判的不确定性则令2018年英国央行在制定货币政策时“雪上加霜”。
密切关注各国央行政策动向
综上所述,各国央行在货币政策上都面临不同程度上的困境,但对于全球经济而言仍有一个利好消息:全球最强大的央行——美联储面临的政策困境相对较小,在货币政策正常化的过程中,该行具备更大的政策灵活性来应对经济增长和通胀低迷可能导致的风险。
不过,全球经济所面临的最大的不确定性并不在于个别央行的货币政策前景。当上述所有央行和中国央行同时决定收紧货币政策时——无论是通过加息还是逐步退出QE的方式——这将成为2018年资产价格和全球经济风险的最大来源。2018年投资者须密切留意各国央行的政策走向,以免沦为央行政策错误风险的“炮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