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三大珠宝零售商之一的周生生3月28日发布2016年报,2016年该公司营业额为160.93亿港元,同比下滑16%;净利润7.42亿港元,同比下滑34%。
观察周生生全年数据,营收、净利润双双下滑。不仅港澳地区表现低迷,周生生在中国内地的总营业额也下滑了5%至73.39亿港元,同店销售下滑4%。另外,内地的黄金销售也遇到阻碍,同店销售下滑13%。
周生生
集团方面对于2016年不佳的业绩作出了解释,由于去年全球经济及政局不稳定,将金价推高年内升幅一度高达20%,黄金饰品的需求却没有随之增加。
我国目前正处于宏观经济环境、市场竞争环境、消费者行为习惯以及国家政策导向等多重变化中。周生生们应该如何摆脱“寒冬”的束缚,调整新的适应市场的模式?
香港珠宝品牌正遭遇“黄金劫”
近一段时间以来,珠宝品牌频频发布财报。多数珠宝企业利润出现下滑,一时之间珠宝行业进入“寒冬”的论调再起。
我国珠宝首饰市场已逐渐形成内地品牌、香港品牌、国外品牌三足鼎立的竞争局面。高端市场一直被卡地亚、宝格丽、梵克雅宝等国际一线知名品牌占据。周大福、周生生、谢瑞麟等香港品牌则稳坐中高端市场。其次就是由老凤祥等内地品牌占据的大众市场了。而三个市场中,中高端市场仍是我国容量和增长潜力最大的市场层级。
按照市场层级划分,中高端市场尽管增长潜力最大,但在2016年也整体滑铁卢,香港的珠宝商们似乎正在遭遇"黄金劫"。
除了上文提到的周生生外,香港珠宝品牌霸主——周大福与去年11月末发布的2017财年上半年业绩报告显示,报告期内集团营业收入、毛利润、主营业务利润等各项指标均大幅下跌,创上市5年来最差业绩。实现营业额215.26亿港元,同比下跌23.5%;毛利为68.28亿港元,同比下降13.1%。
另一大港资品牌六福集团的2016财年中期业绩公告显示,截止到2016年9月30日,该集团录得4.290亿港元净利润,较上年同期4.634亿港元少赚7.4%,为过去六年来最低水平。
有业内人士表示:“内地零售行业的环境不是一成不变的,特别是互联网出现后发生了巨大的变化。港资品牌近期的业绩都不是特别理想,它们在内地的发展遇到了一些问题。尤其是一些老牌的港资企业,本身的品牌老化,加上受到市场环境变化带来的竞争,以及电商崛起的冲击等。”
传统模式的拖累
对于寻求发展和转型的珠宝品牌而言,电商平台几乎成了大部分传统零售企业不得不提的一张"救命符",周生生也不例外。年报显示,尽管2016年业绩不佳,但周生生在内地的网络销售额却出现了持续增长,目前占内地总销售额的10%左右,且珠宝镶嵌饰品也仍在上升。但究竟珠宝行业能否乘着互联网的东风渡过“寒冬”,还有待观察。
其实,港资珠宝品牌的业绩下滑,除了零售气氛持续疲软以及金价高企的外因,传统的销售模式也给周生生等品牌的自身发展上了枷锁。
由于香港四大珠宝品牌的黄金业务采取的是传统的"金铺"模式,即通过赚取黄金差价与附加值获得盈利。在这一销售模式下,以黄金业务为主的珠宝商极易遭受黄金走势的影响。这也造成金价的不断升高给这些品牌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另外,过于专注于产品的价格而忽视产品设计也是周生生等品牌目前的短板。财富品质研究院院长周婷告诉商业见地,目前的消费领域,产品设计是第一位,品牌效应是第二位。珠宝的个性化、多元化与时尚化消费,使消费者愿意去寻找设计风格别出心裁的珠宝品牌。而在产品设计尤其是创新能力上,港资品牌由于过于强调材质,常常会忽视这两点。这也是造成其自身发展受困的一大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