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中国央行的货币政策多目标并存:稳定经济增长、稳定人民币汇率、支持供给侧改革等;此外,作为稳定金融系统的重要力量,中国央行还在积极采取措施降低金融系统的杠杆,缩短放长化解债券市场高杠杆也是其中的重要一环。
中国央行
一、央行调降存款率
央行出人意料的于今年3月1日下调金融机构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率0.5个百分点,以保持金融体系流动性合理充裕,引导货币信贷平稳适度增长,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营造适宜的货币金融环境。
受此影响,2016年中国信贷稳步较快增长,对实体经济产生了积极影响。不过,自5月份权威人士的谈话发布以后,中国货币政策再未现降准降息一类的强刺激政策,而是辅之以逆回购、PSL、MLF等货币政策工具来维持金融市场流动性。
二、人民币汇率
从中国经济基本面来看,已经呈现出改善的迹象。因此市场多数观点认为,人民币汇率波动并不是基于经济基本面,而在于市场预期变化所致,主要是对美联储加息预期不断增强,美元指数走强造成人民币下跌。2017年美元进入加息周期,人民币短期内仍会持续面临压力,但人民币并不存在持续下跌的基础。中国政府也多次强调,人民币汇率不存在中长期贬值的基础。
三、住房信贷政策调整
全年房地产信贷政策历经调整。为推动房地产去库存,国庆节前后,一些地方先后出台房地产新调控政策。尽管这一轮的房地产调控没有央行直接参与,但从各地调控举措来看,提高首付比例,认房又认贷的规定等,还是会对房地产信贷产生重大影响。此外,央行于10月13日召开的全国重点商业银行住房信贷会议,也被市场普遍理解为央行加强房地产信贷调控的信号。
四、新消费领域力度加大
近两年来以互联网+、个性化等为特征的新消费异军突起,对国民经济增长的贡献尤为突出。在投资、出口失速的背景下,消费显然成为拉动经济发展的新动能。伴随着新消费时代,有必要大力发展消费金融。这有利于促进传统消费提质升级,新兴消费蓬勃发展,满足人民日益多样化的消费需求,拉动内需,增强消费对经济增长的引领作用。
五、存款准备金考核改革
央行决定自7月15日起,将人民币存款准备金的交存基数由旬末一般存款余额时点数调整为旬内一般存款余额的算术平均值。这是继2015年9月15日存款准备金改为平均法考核后对这一方法的再次完善,1998年到2015年中国对金融机构存款准备金实行的是时点法考核。改革后的存款准备金平均法考核方式给予金融机构流动性管理上更多的便利性,提供缓冲机制,有利于促进市场流动性平稳、降低利率波动。
六、设立人民币清算行
在6月份中国央行与美国联邦储备委员会签署在美国建立人民币清算安排的合作备忘录基础上,9月21日,央行宣布,中国银行纽约分行成为担任美国人民币业务清算行。这是中国首次在美国设立人民币清算行。此次人民币清算行的设立,将进一步便利人民币在美使用和跨境交易,成为人民币国际化的重要里程碑。截至目前,中国已经在境外设立22家清算行。人民币国际化的步伐不断加快,人民币目前也位列全球第8八大交易货币。
七、非银网络支付实名制
7月1日,央行发布《非银行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并正式生效,支付机构将对客户实行实名制管理。个人网络支付账户被分成三类:第一类账户只能用于小额支付,用余额付款从账户开立那天开始算起,累计最多1000元;第二类账户可以转账、购物或缴费,用余额付款一年最多10万元;第三类账户可以消费、转账、投资理财,用余额付款一年最多可达20万元。
八、人民币正式计入SDR
10月1日,人民币被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认定为可自由使用的货币,并作为美元、欧元、日元和英镑之外的第五种货币加入特别提款权(SDR)货币篮子。其中,人民币权重为10.92%,位列第三。
人民币入篮SDR是IMF历史上首次将一个新兴经济体货币作为储备货币,反映了人民币在国际货币、金融体系中获得了更多的话语权。入篮SDR也将起到带动效应,增加人民币资产吸引力,为A股纳入MSCI指数铺平道路。随着沪港通、深港通的先后开启,人民币作为国际贸易货币、国际投资货币、国际储备货币的进程正在逐步推进,国际化进程加快。
九、金融市场去杠杆
央行从10月份开始重启14天、28天逆回购,这导致了金融市场在7天以及以下期限的流动性不足和资金利率的上升。央行以此引导高杠杆的债券市场调整。从金融系统风险角度看,这种缩短放长提供流动性的方式,推动了债券市场的良性调整。
十、央行宏观审慎体系MPA
12月19日,央行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于2017年一季度评估时开始正式将银行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范围。央行将表外理财纳入广义信贷范围,有利于控制高速增长的信贷与理财,防范风险,尤其是银行系统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