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6日,工信部就新型储能制造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征求意见稿)公开征求意见。其中提出,到2027年,新型储能制造业规模和下游需求基本匹配,培育千亿元以上规模的生态主导型企业3-5家。高安全、高可靠、高能效、长寿命、经济可行的新型储能产品供给能力持续提升。海通证券指出,我国储能市场发展稳中向好,新型储能作为行业重点发展方向有较大的发展空间。国家不断发布一系列的政策构建发展框架,各省份对新型储能的项目并网及市场机制提出的相关政策愈发完善,政策支持力度逐渐加大,为储能行业的健康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
意见稿提出,实施新型储能技术创新行动,发展多元化新型储能本体技术。面向中短时、长时电能存储等多时间尺度、多应用场景需求,加快新型储能本体技术多元化发展,提升新型储能产品及技术安全可靠性、经济可行性和能量转化效率。
新能源发电具有波动性和随机性的特点,间歇式能源的大规模并网给电网运行带来了不利影响。储能技术可以通过“削峰填谷”的调节作用实现电源侧与用户侧的解耦,减小电源侧波动的负面效果。
新型储能是指除抽水蓄能以外,以输出电力为主要形式的储能技术。分化学储能和物理储能看:
(1)化学储能:锂离子电池为当前主要新型储能类型,成熟度最高,已在市场进行大规模应用;钠离子电池的低温性能佳、安全性高且成本低,适合用于低温地区的能量储存;液流电池具有较长的循环寿命;固态电池的优点主要有高能量密度、强宽温适应性、长寿命及卓越的安全性;水系电池具有安全、成本低、环保的特点。
(2)物理储能:压缩空气储能更适合作为大规模、长时间的储能模式,在压缩空气储能技术路线中液态空气储能系统能量密度大,选址灵活,但储能效率低。重力储能具有成本优势。飞轮储能能量转换效率高,但是功率等级相对较低。
今年以来,新型储能装机规模亦呈稳步增长态势:
截至2024年上半年,全国已建成投运新型储能项目累计装机规模达4444万千瓦/9906万千瓦时,较2023年底增长超过40%。
从技术路线看,截至2024年上半年,已投运锂离子电池储能占比97.0%,压缩空气储能占比1.1%,铅炭(酸)电池储能占比0.8%,液流电池储能占比0.4%,其他技术路线占比0.7%。
从应用场景看,独立储能、共享储能装机占比45.3%,新能源配建储能装机占比42.8%,其他应用场景占比11.9%。
新型储能调度运用不断增强,调节作用逐步显现:
根据电网企业统计数据,国家电网公司经营区2024年上半年新型储能等效利用小时数达390小时、等效充放电次数约93次,较2023年上半年分别提高约100%、86%。实施绿证制度是我国促进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保障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的有力抓手。自国家能源局核发绿证以来,相关工作成效显著。
绿证核发数量快速增长。2024年上半年,国家能源局核发绿证4.86亿个,同比增长13倍。其中风力发电1.97亿个,常规水电1.02亿个,太阳能发电1.33亿个,生物质发电5435万个,其他可再生能源发电1.65万个。
绿证交易市场更加活跃。2024年上半年,全国参与绿证市场交易的买方企业和个人主体3.9万个,同比增长4倍,交易绿证1.6亿个(其中随绿电交易绿证7737万个),同比增长6倍,其中风力发电9539万个,太阳能发电6413万个,生物质发电18.5万个。
申港证券认为,在构建“新型电力系统”及“双碳目标”的背景下,可再生能源发电将逐步转变为装机主体和电量主体,而其中风电和光伏发电的不稳定性、随机性、波动性势必需要储能系统协调运行,来保障电力系统安全稳定运行。储能系统建设仍有望保持高景气。
相关概念股:
上海电气(02727):公司持续提升能源装备产业优势,聚焦新能源装备并积极拓展“风光储氢”等多能互补业务:储能领域公司积极布局压缩空气储能、液流储能等技术路线,上半年公司参建的湖北应城300 兆瓦级压缩空气储能电站示范工程实现并网,同时中标了江苏灌云储能项目的10MW/20MWh 全钒液流储能系统。
比亚迪股份(01211):此前比亚迪在互动平台表示,比亚迪储能已为国内外数百个储能项目提供安全可靠的储能系统解决方案,新能源产品远销至全球6大洲,400多个城市,包括美国、英国、德国、法国、瑞士、意大利等70多个国家和地区,总出货量超过5.7GWh。
威胜控股(03393):公司近两年加大威胜信息&威胜能源的出海力度(23 年初新组建海外事务部),大力挖掘现有客户的电AMI 以外的配网、电网智能化等需求。预计24年海外收入中电AMI 占比有望下降,威胜信息&威胜能源占比有望持续提升,海外多业务发力,拉动整体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