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站导航
第一黄金网·投资币

袁世凯称帝仅83天 袁大头为何成为整个民国时期流通的主要货币?

2024-06-12 16:31 来源:第一黄金网

民国只有短短38年的时间,而袁世凯的在位时间更是少之又少,称帝也不过83天的时间,但袁大头却成为了民国时期流通的主要货币,发行量更是多达7.5亿枚。这是为何呢?

袁世凯身上有两个大标签,一是以和平的方式迫使清帝退位,终结封建社会;二是称帝。1915年12月12日,袁世凯称帝,国人一片指责,83天后被迫下台。

对于中国人来说,袁世凯的名字至今依旧家喻户晓。很重要的一个原因,就是很多人家中至今还有“袁大头”这种货币,一些人甚至把它当作了传家宝收藏。所谓的“袁大头”是指袁世凯像系列硬币的口语俗称,历史上的全称是“袁世凯像背嘉禾银币”。

袁世凯只做了83天皇帝,可能有网友会疑惑,为何“袁大头”总发行达到惊人的7.5亿枚?要了解为原因,就需要了解民国的币制情况。

786ffcd9b3e8406dae536f89b7214679.jpg

民国三年(1914年)二月,北洋政府为了整顿民间混乱的币制,颁布了《国币条例十三条》,正式决定实行银本位制度。根据里面的条例规定,“以库平纯银六钱四分八厘为价格之单位,定名为圆”、“一圆银币,总重七钱二分,银八九,铜一一”、“一圆银币用数无限制”。就是说,北洋政府以后将以圆银币为无限法偿的本位贷币,因货币上有袁世凯的头像,故得名。

“袁大头”钱币当时有四种面额:壹圆、中圆(五角)、贰角、壹角。大家现在最容易看到的就是壹元面额的。关键点来了,“袁大头”从民国三年十二月首次开始铸造,被定为中华民国国币。此后,在民国八年、九年、十年均有铸造。目前收藏界流行的“袁大头”以民国三年、九年、十年的壹圆最为常见,民国八年的则较少。

“袁大头”的币径为3.9厘米,重量为库平七钱二分(约26.86克),成色为九成,含银量为六钱四分八厘。其中壹圆币的边齿有普通齿、鹰洋边(试版)、T字边(试版);还有合背阴阳面和签字样板。

Gucn_20101019122395204826Pic6.jpg

就是说,“袁大头”从1914年开始铸造一直持续到1953年,持续了39年,所以总发行量达到了7.5亿枚。当时有这样的一个说法,民国时期只要动乱很多人只要“袁大头”,其他钱币一概不要。比如北伐战争结束后,国民政府进行货币改革,想用法币淘汰“袁大头”,可民众根本不买账,民间依旧把“袁大头”作为首选货币,毕竟袁大头是贵金属,可以保值,另一方面,在动乱年代,民众更加认可相对稳定的货币。

不仅如此,当时苏维埃政权也铸造过“袁大头”,红军也使用。1931年,国民党反动派对中央苏区进行严重的军事围剿和经济封锁。在这红色政权处于生死时刻,红军就把一批“袁大头”正面右侧铸上“苏维埃”三个字,以示区别。

更多资讯可关注第一黄金网微信公众号
+1
您已经点过赞了!
12
一键安装官方APP
相关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