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黄金网4月26日讯 国内的钻石行情,从2022年到现在,天然钻石价格一直下滑,镶嵌市场更是下滑超过5成,即便在疫情结束,零售终端的销售也不如预期。根据调研显示,钻石首饰基本用于婚嫁、爱情赠与等,比例占据销量总数的一半以上。可随着互联网的兴起,信息化爆炸的时代,国民对钻石变得不再那么迷恋,甚至在年轻一代人看来,钻石并不是爱情与婚姻的必要象征。
天然钻石销量下滑,有四大因素:
“洗脑式”爱情象征正在失效
“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估计有不少人群被这句话给“洗脑”过,特别是80后以前的那群人。在任何一段美好的爱情故事里,钻石通常是必不可少的一个环节,故事中对于爱情的定义是“钻石恒等于爱情”。
钻石在过去的产地固定而且产量稀缺,被发现之后很长一段时间只是皇家和贵族炫耀财富的饰品,比如英国女王的钻石皇冠,是身份与地位的象征。然而到了19世纪后,南非出现了一座产量有几千万克拉的钻石矿,一时间让投资人手足无措。就在这时,大名鼎鼎的戴比尔斯公司咬牙买下了整个钻石矿,之后便一直控制钻石的出口数量,垄断整个钻石供货市场。为了让顾客买了钻石之后不再卖出去,于是便想出了将爱情与钻石紧紧结合在一起的营销方案:“钻石=爱情”。
在婚姻和爱情中,男人认为购买更大更美的钻戒才能表达自己强烈的爱意,在女人看来钻石是求爱的必需。因此钻石一旦卖出,就不会再脱手转卖给其他人,因为它被赋予了爱情的灵魂。I DO同样推出主打“真爱”的营销方案,“男士一生仅能定制一枚”品牌营销法则受到了无数人的追捧。可之后却因为“花钱就能删除购买记录”的话题引发热议。
随着时代的推移,“爱情”的营销方案似乎不再受到认可。
培育钻石强势崛起,占据大量市场
天然钻石之所以昂贵除了被贴上“爱情”的标签之外, 更主要的一点就是稀缺。可如今培育钻石的出现,弥补了天然钻石稀缺这一漏洞,真正做到了“克拉自由”。
培育钻石于上世纪诞生,2003年在技术取得突破,实验室培育出“首饰级”的钻石,培育钻石便进军珠宝首饰领域。到了2015年,培育钻石技术更上一层楼,大克拉的钻石批量生产,开始抢占天然钻石的市场占有率。2022年,全球培育钻石产量为2000万克拉,我国培育钻石产量约为900万克拉,几乎占全球一半。
培育钻石的出现对天然钻石冲击非常大,尤其在价格这一块,培育钻石只是天然钻石的3-5折。在同级别的情况下,需要花2万购买的天然钻石,可能只需要8-10K就能入手一颗同样克重的培育钻石。对此,很多人会质疑培育钻石是真的钻石吗?其实,培育钻石与天然钻石均使用一样的4C分级标准,即美国宝石研究院(GIA)首创“4C”标准和国际钻石分级系统,从颜色(Colour)、净度(Clarity)、 切工(Cut)和克拉重量(Carat)四个维度对钻石进行认证。其二,培育钻石可以量产。天然钻石是稀有的矿产资源,从上世纪到现在被大量开采,资源匮乏。培育钻石如今在技术上去的突破,可以实现量产。产量上去,价格自然就会下跌,顺带着就会带动天然钻石的价格走下坡路。
天然钻石需要重新找准定位
过去,天然钻石与“爱情”紧紧绑在一起,可如今市场的消费群体已经发生改变,90后、00后成为消费主流人群。这群人更有主见,对待爱情十分清醒,在互联网和现实的冲击下,慢慢变得“不爱结婚”。2013年有1347万对新人登记结婚,到了2021年,只剩763万对,2022年的数据更是创下新低。
钻石的消费市场集中在婚庆这块,结婚率持续下滑,求婚、求爱的场景愈发减少,钻石与爱情的捆绑逐渐失效。因此,“钻石=爱情”的公式在当下已经很难得到认可,打动不了消费者的心。要想打破现有的局面,天然钻石需要重新找准自己的定位。培育钻石已经贴上了“悦己”的标签,当下年轻人的经济水平上升,伴侣和婚姻对他们来说吸引力并不大,“悦己”才是他们现在所追求的。培育钻石的价格优势,在“悦己”领域占据越来越大的市场。
钻石回收有价格“波动”
钻石跟黄金一样,都可以回收,不过在价格上会有所“波动”。钻石回收价格会受到多方面因素影响,钻石大小、纯净度、光泽度以及品牌效应等。但钻石回收又不同于黄金,钻石回收要根据钻石等级来决定回收的价格,由于现在国内的钻戒回收市场不是很成熟,因此会造成价格“波动”很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