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创新层企业丰电科技(430211)披露定增预案,公司拟以9.00~13.00元/股的价格发行不超过3333万股,预计募资不超过3亿元。本次发行属于发行对象不确定的发行。
公司表示,为满足氢能订单增长需求,进一步提升产品加工品质和数字化应用,其中6000万拟用于控股子公司丰电金凯威(苏州)压缩机有限公司在氢能生产基地建设,主要用于生产氢能压缩机相关产品,总建设面积 2.5 平方米。
一石激起千层浪,丰电科技的大手笔募资引起了新三板业内人士的多方关注,氢能作为无毒无污染、能量利用率高、来源广的清洁能源,在碳中和背景下被用于下一代清洁燃料的趋势越来越明显。虽然目前我国氢能源处于从0到1的发展早期,面临产业创新能力不强、技术装备水平不高、支撑产业发展的基础性制度滞后等诸多挑战,但是仍然抵挡不住众多产业链巨头纷纷进行前瞻性布局。
多家新三板公司已抢先布局千亿氢能市场
犀牛之星注意到,除了丰电科技之外,在新三板上有不少公司早已纷纷提前布局到这个未来的大市场。
2022 年 4 月 29 日,凯大催化(830974)在公告中称,公司与上海亿氢科技有限公司签署了《亿氢科技-凯大催化战略合作框架协议》及其补充协议,同时公司与亿氢科技及亿氢科技实际控制人贺萍签署了《关于上海亿氢科技有限公司之增资协议》。
公司称,本次对外投资标的为亿氢科技,认购亿氢科技新增注册资本的总价款共为人民币 2000万元,投资完成后,公司将持有其2%的股权。
亿氢科技系于 2019 年由亿华通、东岳集团、水木清华联合创立,是一家专业致力于氢燃料电池核心组件膜电极产品的研发、制造和服务的科技型企业。公司一直致力于贵金属催化剂的研究与生产,并有针对性进入氢能源生产应用的领域,因此对亿氢科技进行战略投资;双方将按照协同共赢的原则进行科研协同、产业协同和资本协同,共同推动氢燃料电池产业化和关键材料的国产替代。通过合作,公司自主研发的新产品铂基催化剂将逐步打开氢能源电池领域的市场,待市场进一步成熟,形成公司新的利润增长点。
2018年4月,陕西瑞科(430428)董事会议通过了《陕西瑞科新建510吨/年贵金属催化剂纸杯与再生项目的议案》,投资总额约为1.743亿元。
陕西瑞科主要从事贵金属催化剂的研发生产。十余年紧密结合生产一线的需求,自主开发了三十余种贵金属负载催化剂、五十余种贵金属均相催化剂,尤其针对培南类氢化、普利类氢化、甾体激素类氢化、吡啶加氢、HECK反应等开发了专属催化剂。广泛应用于医药化工、石油化工及精细化工等领域,走在西部大开发的前列。
2021年7月,硅烷科技(838402)投资的 2000Nm³ /H 高纯氢项目正式投运;同年9月公司一期冷氢化装置开始启动技术升级改造。公司自2019年新增了氢气业务,近年来氢气收入占比逐年提高,2019-2021年度氢气收入分别为1.75亿元,3.02亿元,4.78亿元,分别占营收比重60.55%、68.11%、73.63% ,目前氢气已经成为公司第一大主营业务收入。
2022年4月25日,恒神股份(832397)在发布21年年度报告中称,公司重要的在研项目《HF30 级和 HF40 纤维在氢能源市场的产业化项目》,通过纺丝合成技术及界面处理技术的试验和优化改进,对湿法碳纤维进行系列开发,以实现湿喷湿纺碳纤维满足缠绕储氢气瓶等压力容器用的性能与工艺要求。同时对干喷湿纺碳纤维工艺进行改进,针对缠绕工艺研发新型上浆剂,碳化验证后满足要求达到氢能源市场 35Mpa 的Ⅲ型瓶和70Mpa 的Ⅳ型瓶。公司称,该项目的实施,将进一步丰富恒神纤维在新能源领域的产品系列,推进恒神高品质纤维在氢能源缠绕产品的应用和产业化。
弗尔赛(834626)是一家研发、生产、销售以氢气、天然气等新能源为核心的燃料电池和综合能源系统设备,并为客户提供相应的技术服务的企业。公司致力于绿色新能源技术包括氢能、天然气等气体能源的综合利用,主要包括燃料电池技术以及分布式能源系统(冷热电联供系统)等终端应用产品的开发、制造、销售和应用推广。目前公司已获得发明专利 34 项,实用新型专利 50 项。
不过近年来弗尔赛仍处在亏损阶段,2020年、2021年营收分别为633.78万元、1583.92万元,净利润分别亏损1414.39万元、2578.88万元。
从上述5家企业发展氢能的出发点来看,比较多的是从产业链协同角度进行氢能源布局。如恒神股份主营业务是做碳纤维,这是氢气储气瓶中的关键原材料;东方碳素在研发燃料电池用的双极板;还有唯一一个主营业务就是氢能源的弗尔赛,也早在一开始就瞄准了氢能产业这个赛道。
目前新三板一共23家氢能源相关公司,涵盖了氢能源制氢,储运,加注,燃料电池上中下游各个环节,由于与氢能源相关的公司有些是做天然气业务的,而天然气的储运加注在技术原理上又和氢气相通,例如陕通股份、伯肯节能、川油科技等企业是较为容易加入氢气新业务的,而有些是做化工气体业务,例如裕隆气体、硅烷科技、荣特化工等企业也与氢气有很大关联,氢能是一个具有一定地域性何运输半径,且资金密集,规模相应明显的领域,因此地方性龙头企业也就更有优势。氢能赛道未来发展变化很大,格局未定,谁会在这个行业中崭露头角,脱颖而出呢?
氢能产业政策暖风频吹,多地抛出千亿发展目标
产业的发展的发展离不开政策的支持,这是不可否认的,氢能作为一种来源丰富、绿色低碳、应用广泛的清洁能源,国家和地方对氢能的发展也是高度重视。
国家宏观政策方面,据犀牛之星整理资料,自“十三五”至“十四五”,连续将氢燃料电池汽车列入五年科学技术发展规划中:
2019 年 3 月 5 日“推动加氢设施建设”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
2020 年 4 月《中华人民共和国能源法(征求意见稿)》将氢能列入能源范畴,氢能将不再仅作为危化品管理,加氢基础设施发展有望驶入快车道;
2020 年 9 月, 国家五部委联合下发《关于开展氢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的通知》,正式制定了氢燃料电池汽车国补政策,氢燃料电池汽车产业已逐步由前期的基础布局向市场化、规模化方向发展。
2022年3月23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能源局联合研究制定的《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中提出,到2025年,初步建立以工业副产氢和可再生能源制氢就近利用为主的氢能供应体系。燃料电池车辆保有量约5万辆,部署建设一批加氢站。可再生能源制氢量达到10-20万吨/年,成为新增氢能消费的重要组成部分,实现二氧化碳减排100-200万吨/年。到2030年,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技术创新体系、清洁能源制氢及供应体系,产业布局合理有序,可再生能源制氢广泛应用,有力支撑碳达峰目标实现。到2035年,形成氢能产业体系,构建涵盖交通、储能、工业等领域的多元氢能应用生态。
随着国家政策的相继出台,各地能源发展规划普遍受到外界关注。
据了解,截至目前,全国已有30多个省市公布了氢能发展的相关政策文件。
6月20日,《上海市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2-2035年)》提出,到2025年,产业创新能力总体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制储输用产业链关键技术取得突破性进展,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和工艺水平大幅提升,氢能在交通领域的示范应用取得显著成效。建设各类加氢站70座左右,培育5-10家具有国际影响力的独角兽企业,建成3-5家国际一流的创新研发平台,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突破1万辆,氢能产业链产业规模突破1000亿元,在交通领域带动二氧化碳减排5-10万吨/年。
而早在2021年12月,深圳就发布了《深圳市氢能产业发展规划(2021-2025年)》,提出到2025年,形成较为完备的氢能产业发展生态体系,建成氢能产业技术策源地、先进制造集聚高地、多场景应用示范基地,实现氢能商业化应用,氢能产业规模达到500亿元。而展望长期,到2035年氢能产业规模达到2000亿元。
除此之外,山东省在发布的《山东省能源发展“十四五”规划》中也表示,到2025年,加氢站数量达到100座,实现产值规模1000亿元。
各地这些千亿级别的氢能产业的发展目标也预示着这条万亿赛道已经在全国主要省份掀起波澜,氢能源也将会是能源转型发展的重要载体之一,是实现双碳目标的一个重要发展方向。
展望未来,我国计划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截止2020年,火力发电仍然占据中国发电结构的主导,占比达到57%。同年世界平局水平为33.8%,国内能源结构转变迫在眉睫。
氢气作为高效低碳的二次能源,是双碳目标战略下的必然选择。为了实现碳中和2060的目标,我国氢气的年需求量从目前的3342万吨将预计增加到1.3亿吨左右,在终端能源体系中占比达到20%。中国未来有望领跑全球氢能产业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