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在美国还是欧洲,失业率走低的同时通胀却迟迟没有起色,这也成了一个令央妈们束手无策的问题。随着杰克逊霍尔央行年会的召开,各国央行官员汇聚一堂,分析师们认为,一个主要经济概念即菲利普斯曲线的消亡或成为央行大佬讨论的主题。
全球央行非常规货币政策带来了诸多异象,菲利普斯曲线“消亡”便是其中之一。由新西兰经济学家威廉-菲利普斯提出的经济学概念-菲利普斯曲线是揭示通货膨胀和失业之间有着稳定的负相关关系的经济理论。这个理论在过去一直成立,但近年来随着全球央行采取非常规手段向经济不断注入流动性,二者之间已经不再是这种关系,这在美国和欧洲表现的尤为明显。
一些分析师警告称,这种情况的出现可能会对全球经济构成风险,而围绕菲利普曲线即将消亡可能会成为本次年会关注的一个重要问题。
Positive Money经济学家Edward Smythe表示,失业与通胀之间的负相关关系已经不复存在:低薪资以及工作岗位不稳定意味着更多的薪资压力,因此即使在失业率下降的情况下,人们的购买力并未上升。他还补充道,对希望放松量化宽松政策并将希望利率恢复到危机前水平的政策决策者来说,这是个不好的消息。
美联储与欧洲央行背离菲利普斯理论
本月初公布的数据显示,上个月美国非农就业新增20.9万人,高于预期的18万人;失业率则下降至4.3%,为16年来最低水平。而在失业率处于如此低位的同时,美国通胀却迟迟没有起色。美国劳工部数据显示,7月CPI环比和同比双双不及预期,其中当月CPI环比上涨0.1%,连续五个月不及预期。
摩根大通资产管理公司全球多资产经理Michael Hood称,原本预计美国通胀会逐步上升,但在经济稳步增长和劳动力市场紧张的背景下,美国的通货膨胀似乎正在加剧。
无独有偶,6月,欧洲央行下调了通胀预期:预计2017年通胀率为1.5%,2018年为1.3%,2019年为1.6%,这与三月份公布的预期相比有所下滑。
此外,欧洲央行7月会议纪要显示,欧元区通胀与就业之间存在脱节,欧洲央行将这归咎于一系列可能具有结构性特征的因素,包括劳动力市场、工作合同和工资设定过程的变化,而这些变化可能又是受到此前几年改革的影响,这可能意味着菲利普斯曲线的结构性破坏。
分析人士称,在发达国家,有很多结构性因素导致通胀率下滑。Algebris Macro Credit Fund宏观战略策略师师Alberto Gallo表示,这些因素指的是经济衰退期间经济和劳动力市场留下的隐患:长期的低利率导致资源分配不当、新技术手段的最大化、资源共享的最大化和人口增长停滞。
退出QE能解决问题吗?
Gallo认为,央行官员应该考虑取消QE政策刺激,原因有三:首先,QE政策刺激变得不那么有用了,持续的低利率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变成通货紧缩;其次,QE政策刺激也有副作用,包括可能危机金融体系的资产泡沫的形成;最后,要建立一个足够的政策缓冲以应对未来的风险。
不过,他也警示道,协调退出将是非常困难的,这需要各国央行之间达成一致,而各国央行财政政策带来的不确定性也会增加。
此外,各国央行官员在此次央行年会中仍有很多事情要做,市场将密切关注这次会议的任何信息。Daniel Stewart首席分析师Alastair Winter称,央行行长们希望传递出这种信息:他们仍然能掌控形势,并且做的还不错;同时会避免菲利普斯曲线这种话题,并避免股市和债市对他们的政策变化做出极端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