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再通胀”预期引发的市场上涨行情似乎告一段落。特朗普经济刺激政策迟迟未能露面、地缘局势趋紧、商品特别是原油价格回落等因素叠加,遏制了市场对通胀前景的乐观预期。短期内在避险情绪主导下,再通胀预期推动风险资产上涨的逻辑似乎正渐行渐远,大宗商品和股市周期性板块可能会偃旗息鼓。
大宗商品
去年下半年,全球经济实现温和复苏,制造业活动集体回暖,带动原油和其他原材料产品需求走强,相关商品价格上升,在成本侧给全球通胀带来压力。特朗普当选美国总统,市场普遍预计其将实行大规模减税,并通过财政刺激手段增加美国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从而推动美国经济增长。在商品价格上涨、经济复苏巩固以及特朗普政策前景等因素共同作用下,全球通胀预期大幅升温,“再通胀交易”成为市场主流,股市、新兴市场债券和原材料等资产价格纷纷上涨。
但近期上述逻辑出现明显松动。特朗普上任后连续抛出备受争议的政策,挫伤风险情绪,而备受投资者期待的财政刺激计划却迟迟不见落地,让市场信心备受折磨。同时,地缘局势紧张、法国大选暗流涌动、美联储开始讨论“缩表”话题……一系列风险事件不断给市场施压。3月初以来,美股三大股指纷纷脱离历史高位,美债收益率跌至去年美国大选以来的最低水平,商品价格也纷纷回落。
受能源价格增速放缓等因素影响,美欧经济体新近公布的通胀数据普遍下滑,且低于预期。美国劳工部上周公布的数据显示,美国3月消费者价格指数(CPI)出现一年来的首次环比下滑,核心CPI同比上涨2%,创2015年11月以来最低,3月生产者价格指数(PPI)环比下滑0.1%,为七个月以来首次环比下滑。欧元区3月未经调整后的CPI初值同比上涨1.5%,升幅较前一个月的2%显著回落且不及预期,核心CPI初值同比上升0.7%,升幅创五个月以来最低。
目前来看,支持再通胀逻辑的动力将暂时减弱,主要经济体短期通胀水平很可能已经触顶。
首先,相比于去年下半年,今年初特别是二季度以来国际油价上涨的基数效应明显减弱。眼下油价区间震荡的格局难改,即便能够进一步反弹,对于驱动通胀上行产生的助力作用也将不及此前。
其次,特朗普财政刺激政策暂时搁浅,而有关美联储“缩表”的讨论甚嚣尘上,多重不确定性给美国经济带来新的考验。最新公布的零售销售等数据显示,一季度美国经济增速很可能再次放缓。
第三,3月下旬以来中国一些地方政府相继出台楼市调控政策,在全面从严的调控下,房地产市场需求预期转弱,橡胶、玻璃、螺纹钢、铁矿石等工业大宗商品价格纷纷震荡回落,商品价格下跌可能在未来几个月继续打压通胀水平。
基于上述因素,“再通胀交易”或暂时落幕。在当前市场风险偏好有限的情况下,预计全球股市将陷入窄幅区间整理,前期表现活跃的一些周期性个股可能回归平淡,而债券配置将趋于活跃,黄金、日元等避险资产吸引力上升。需要注意的是,全球经济仍处于金融危机以来少见的同步复苏进程中,一旦特朗普刺激政策加快出台,或欧洲大选阶段性影响消散带动市场风险偏好重燃,“再通胀交易”仍有可能卷土重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