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周三(4月12日)公布的月度原油市场报告显示,其成员国已经连续第三个月实施减产,3月执行率高达104%,当月OPEC原油总产量下降了15.3万桶/日,超额完成了减产任务。
这一数据令市场普遍感到乐观,并令国际原油价格刷得近期新高,5月交货的美国NYMEX原油旋即触顶于53.76美元桶,创近六周新高,但此后,油价便自高位跳水,即使美国EIA原油库存降少,也无法阻止油价跌势。
原因或许在于,投资者对于OPEC继续减产的前景并不看好,尤其是在油价已经恢复到50美元上方的区间后,进一步限产的动力可能不足。此后,在5月25日,OPEC的下一次会议上,大家还将就新一轮的原油生产配额展开新一轮的唇枪舌剑。虽然,作为OPEC事实上的“老大”沙特方面在上周还信誓旦旦地表示,将会力争把减产协议再延长半年,但种种迹象表明,OPEC内部已经就延着减产问题产生了裂痕,这可能会左右油价的最后命运。
原油
减产数据大有玄机
OPEC周三发布的月报显示,3月份其各成员国共计日均减产15.8万桶。虽然表面数据显示沙特的日产量不减反增4.2万桶,但是该国官员却告诉OPEC称,其3月石油产量从1001.1万桶/日降至了990万桶/日,进一步低于OPEC产量上限目标。
这一“口头减产”的细节却向大家抖露出了一大内幕:OPEC所掌握的产量数据完全来自各产油国的上报,其本身并不存在有强制力的监督机制来贯彻减产执行状况。之前减产协议之所以能够被遵守,动力来自各成员国在低油价环境下所面临的共同生存压力。而一旦市场转暖,组织内部就会出现新的利益纷争。
就如经典经济学理论所指出的那样,OPEC这样被称作“卡特尔”的价格控制同盟,其控制市场价格的能力会受到两方面因素的削弱,其一是外部竞争者的“搭便车”效应,也就大家所看到的,OPEC减产虽说抬高了油价,却也养肥了美国页岩油产业这个可能随时为自己掘墓的强力竞争者;其二便是内部的“作弊”效应,所有成员国都假设自己可以在其他成员国继续遵守产量限制协定的基础上偷偷作弊违规增产来获得短期的额外收益,但如果大家都这么做,将会陷入囚徒困境,一起遭受损日不利己的收益损失后果。
事实上,此前油价在长时间盘整后,在3月初录得猝跌,就和市场投资者益发怀疑有OPEC成员国偷偷作弊增产石油有关。而OPEC的第二大产油国伊拉克就被认为有最大的嫌疑……
伊拉克油长是说漏嘴还是故意?
虽然,根据OPEC月报,伊拉克上报的3月份日均产量为440.2万桶,相比2月减少了9000桶,此前2月份则相比1月份减少了6.6万桶,但基于种种状况,该国的产量数据被认为水分最大。
原因在于,伊拉克目前被三个政府分区统治,位于巴格达的该国合法政府只能获得其所控制的中南部地区的石油产量数据,而北部库尔德人控制区的原油产量数据则无从直接查证,而沦陷于“伊斯兰国”极端组织的区域之产油量则更是天大的迷团。
此前,由于需要更多资金来与“伊斯兰国”作战,伊拉克油长卢埃比在去年就曾向OPEC提出请求,要求被豁免减产义务,虽然在沙特等国的力压下,该国还是加入了减产队例,但其履约状况一直备受市场质疑。而此前,伊拉克油长的一番言论,就更令观察人士对减产协议的前景起了疑心。
在上周日(4月2日),卢埃比刚刚表示过,将会在2017年年底之前把该国的原油产量提升到每天500万桶,相比当前的440万桶有60万桶的增幅。官员表示,只有如此,才能获得更多的紧缺资金来挽救该国处于困境中的经济。
而目前,伊拉克95%的财政收入都来自石油出口,2014年之后自100美元/桶价位暴跌腰斩的油价,也令该国受伤颇深。与此同时,该国还卷入了一场旷日持久的反恐战争,为此投入的人力物力不计其数。
根据此前OPEC的减产协议,伊拉克必须减产至435.1万桶/日才能满足协议的规定,这意味着如果OPEC把减产协议继续延长,显然将与伊拉克的“增产”愿景背道而驰。虽然,不是是有意还是无意,卢埃比并未透露该国是否支持继续冻产,但从其此前信誓旦旦的言辞来看,似乎多根本就没把OPEC的减产当回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