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黄金网9月22日讯: 一直以来,全球央行在黄金储备上的政策是黄金长期前景关键形成的因素。回顾历史,全球黄金官方储备的主导力量先是从美国转向欧洲,而现在的主角已经变成了发展中国家,尤以中国为甚。
全球央行对于黄金的政策一直在改变。自2008年以来,央行已经增持了超过2800吨黄金,或9.4%,相当于每年350吨的净购入量。这与截至1970年的百年平均购买量持平,反映了在低利率甚至负利率的环境下,黄金作为避险资产受到了人们的追捧。
黄金作为货币资产得以复兴的其中一个原因是,发展中国家对于过度依赖美元储备表现出了不安。尤其是中国,政府似乎是在采取以黄金抗衡美元的策略。2015年,中国六年来首次揭开了其黄金储备的部分面纱。截至2015年6月,中国所持黄金储备为1658吨,远高于前年同期的1054吨。截至今年8月份,该数据为1823吨。
在发展中国家增持黄金储备之际,占据全球官方黄金储备比例最高的发达国家却在维持储备水平不变。欧元区各国央行在1999年签署了一份五年协议,并在2014年进行了延期,承诺2019年之前在黄金销售上采取限制性政策。
全球最大的官方黄金持有者是美国,总额为8143吨,是中国的四倍有多、俄罗斯(1499吨)的五倍有多;紧随其后的是德国,总持有量为3378吨;接下来依次为IMF、意大利和法国,总额分别是2814吨、2452吨及2436吨。
央行的黄金交易通常会与黄金价格有所背离。从1973年至2008年,央行是黄金的净售出者,在这将近四十年的时间内,金价总体处于上涨趋势。从2008年至今,金价在1000至1600美元/盎司的价格区间内大幅波动,不过央行的购买力似乎是2015年之后金价恢复的重要推动因素。
具体来看,在未来几年,随着发达国家的经济影响力逐渐,发展中国家很有可能逐渐增持黄金储备。而黄金储备的主导力量先是从美国财政部转向欧洲,如今又向发展中国家转移,这标志着黄金的上涨趋势,将掌握在发展中国家的手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