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第一黄金网消息,尽管中国已经开始加大政府支出以扶持经济增长,但中国企业已经开始囤积现金,央行进一步宽松政策或“吃力不讨好”。
宽松政策遇尴尬
受日本等国的负利率宽松政策影响,中国一直在刺激政策方面严格把关,因此除非中国经济面临增速跌破6.5%的重大风险,否则决策者不会认为有必要降息或降准。
中国今年已经加大政府支出以扶持经济增长,但有观点认为,决策者已经得出结论认为降息或降准的好处有限,这种观点或将浇熄市场任何仍存的近期放宽政策的预期。这也可能让国有企业和地方政府感到失望,其中许多都背负沉重的债务。
而由于经济不确定性,许多民间企业不愿意现在投资,所以更便宜的信贷对于他们来说可能没有太大意义。即便中国指标贷款利率处于4.35%的纪录低位,但经济数据显示企业目前将钱存在银行,而不是为未来发展进行投资。
7月货供额数据显示,货币供应量和短期存款大幅增加,而较长期存款增幅小得多。分析师认为这表明企业正捂紧钱袋子,银行也不愿大力放贷。
流动性陷阱?
目前宽松的周期始于2014年11月央行开始降息之际,以及随后的五度降息和调降存款准备金率(RRR),使得金融体系现金充裕,借款利率处于低位,但这么多的资金并没有流入经济最为需要的领域,从而引发了“流动性陷阱”的担忧。
央行数据显示,7月家庭贷款占到银行新增贷款的90%以上,因企业信贷需求不振。在金融市场正在猜测美国将在何时进行下次升息之际,若央行放松政策可能会拖累人民币,而人民币在上月触及了六年低点。放松政策还可能会产生其他负面效应。
货币政策失效
为了弥补民营企业投资不足的情况,中国政府一直在增加基建支出,1-7月国有企业投资较上年同期大增21.8%,但占总投资约60%的民营企业同期投资仅增长2.1%,创下纪录最低增幅。整体看,政府支出在2016年头七个月增长13%,是上半年GDP增速6.7%的近一倍。
中国人民银行调查统计司司长盛松成的言论,他指出中国财政赤字可能升到相当于GDP的4-5%,高于2016年的目标3%。有分析指出,如果经济增长率接近甚至跌破6.5%,那么放宽货币政策无疑将是一个选项。在2020年以前,6.5%的增长率是底线,只有不低于6.5%的底线才能实现长期GDP增长目标。财政政策绝对要比货币政策更加有效,但我们也不能说货币政策就是无效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