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币中间价是金融学名词,由中国外汇交易中心于每日银行间外汇市场开盘前向所有银行间外汇市场做市商询价,并将全部做市商报价作为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的计算样本,去掉最高和最低报价后,将剩余做市商报价加权平均得到。
本月初,连着好几天,有人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就是前一天,人民币对美元汇率在市场收盘的时候并没有太大下跌,但到了第二天,开盘前报中间价的时候,这跌幅比前一天收盘要厉害。
比方说5月5日,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贬值185点,报6.5128;5月4日更夸张,中间价大幅贬值378点,报6.4943,创去年汇改来最大跌幅,但前一天收盘还是6.4743。有人就说了,你这中间价不就是以前一天收盘价为参考的嘛?那是不是央行故意下调了中间价呢?
第二天的中间价和前一天的收盘价表现不同,其实不只是本月的这几天,4月份也很明显,而且还发生过涨跌背离。汇市观察者表示,4月份有很多天,从收盘汇率和人民币汇率指数来看,人民币对美元汇率都是有小幅贬值的,但中间价却是小幅升值的。
很多人因此就疑惑了,每天的人民币中间价到底是怎么形成的到底要看哪些参考指标,才能够判断中间价定价呢?
实际上,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形成机制,是“收盘汇率+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打个比方说,前一天一早,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是6.5000元,到了收盘,汇率变成6.4950元,也就是人民币这头市场表现是升值了50个基点。
但这仅是参考之一,另一头,还要看一篮子货币,就是欧元、日元等的走势变化。
例如:
如果它们的汇率变化指示人民币对美元双边汇率需升值100个基点的话,那就50+100,第二天一早的中间价要报6.4850元,人民币升150个基点;
但如果一篮子货币变化指示的的方向是对美元下跌的话,比如下跌100个基点,那就要50-100,尽管前一天收盘价人民币是涨的,但第二天中间价,做市商会报成6.5050,人民币跌50个基点。
央行说,这样的话,人民币对美元汇率中间价变化就既反映了市场供求状况,又反映了一篮子货币汇率变化。这样做的好处呢,就可以让人民币对一篮子货币、而不仅仅是对美元的汇率基本保持稳定。进而,也可以保持当日人民币汇率指数与上一日人民币汇率指数的相对稳定。
更多详细资讯,敬请关注第一黄金网。
今日重点关注:
22:30 加拿大央行发表有关经济与央行的半年度专题文章